2023年6月4日

《軌道》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本書描寫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的相關人物(如被害者遺屬、JR西日本高層等)背景、心境與事件後的行為。試圖還原當時事件的發生與後續發展,探討整起事件的背後原因,以及當時這群人如何面對、理解並處理這起事件。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第一,究責在日本社會中是重要的,但事實證明,究責無法改變體制,更無法解決問題。這或許是為何各國的運輸事故委員會多以釐清事故發生成因為主,且分析報告不做究責之用的原因。


第二,本起事故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被害者遺屬願意先放下情緒,並要求JR西日本公司探究事故根本成因。這個契機也得以推動後續JR西日本公司的安全改革。此外,事件後JR西日本公司的高層人事動盪,也使得改革得以實現,不再是鐵板一塊。


第三,事件之前,JR西日本公司對於事故的處理方式多歸咎於引發事故的當事人(如駕駛),並且對其執行「日勤教育」。事件之後,JR西日本公司廢除了日勤教育,也調整為僅對「故意者」處罰,不特別究責前線人員的錯誤。組織文化的轉向,使得職員從犯錯後想辦法「隱匿」轉變成犯錯後願意配合回報問題。


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至今也滿18年,事件後的發展至今仍有媒體在追蹤(例如訪問當時的受傷者),JR西日本每年也會回到事故地致哀,並將此一事件視為公司治理的一部份。幾年前台灣發生的普悠瑪號列車出軌事故,也讓這許多人聯想到這起事件(超速導致)。這起事件後,日本鐵路公司(尤其是JR西日本),也把安全考量的順位放置於準點之上,某些層面改變了鐵路公司文化。


本書是作者(記者)以側寫的方式記錄被害者遺屬淺野彌三一與JR西日本公司之間的奮鬥,內容認為被害者遺屬淺野彌三一及後任JR西日本公司社長的技術人背景,使得這起事件別於先前其他的事故,讓JR西日本終於能夠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