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雖然稱為亦遠亦近的「東南亞」,但書中談到的對象是西元800至1400年間的吳哥王國,其位置在現今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寮國南部及泰國東部。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第一,東南亞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區域,也是個沒有天然自然災害的世外桃源。不同的族裔在不同的時期來到這個地區,早期中國與印度兩個文化圈影響,而後泰系諸族興起、伊斯蘭教傳入到近期歐洲人殖民,使得該區域逐漸多元且複雜。


第二,本書第三至九章則是在描述吳哥王國各面向,諸如宇宙觀、都市計畫、政治、社會、律法、經濟活動、日常生活、精神價值、美術與思想及最後如何終結。要特別提及的是,吳哥王國將事物紀載於貝葉(椰葉製成的類似紙的載具)及石碑,然而前者不易保存,因此需要反覆書寫,然而在歷經多年戰爭且無人傳承下,許多文獻已經佚失,於是目前吳哥的歷史多來自於以梵文或高棉語記載的石碑(不過石碑多紀錄重要的政經事件,幾乎無社會面紀錄,是一大缺憾)。


第三,做為當時強大的王國,往來當時的首府吳哥有相當綿密的路網,可謂條條大路通吳哥。另外,王國內有強大的水利設施,得以發展集約農業並支持高密度的人口。


第四,吳哥王國的法律有著強大的神權色彩,所有訴訟都是向王提出。處罰的方式除了生命刑、身體刑、剝奪自由刑之外,也有罰金處罰。不過在《真臘風土紀》中紀載,外國人(中國人)在該地犯法似乎會受到比較優惠的待遇。


第五,吳哥王國的統治者似乎沒有特定家族世襲,其統治範圍受限,因王權不穩定,故版圖的擴大與縮小重複上演。此外,制度上並沒有擁有強而有力的官僚與常備軍隊,因此最常使用的手法是以宗教鞏固王權,維持王的威儀及神秘,故只有長期統治的王能夠興建大型的宗教建築,故吳哥的寺院,其實是一種政治藝術的產物。


原本以為這是談東南亞史的書籍,後來發現其實是以吳哥王國為核心出發。作者是日本人,在書中談及了日本於柬埔寨所做的歷史研究,以及出土史料的新解讀。由此之上,作者重新思考日本於柬埔寨,甚至東南亞,未來該建立怎樣的關係(畢竟作為較遠的島嶼國家,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不如中國及印度那麼緊密)。回過頭來,台灣與東南亞諸國該建立怎樣的關係呢?雖然近年有新南向政策,但東南亞諸國,視其各別的地理、歷史因素,依舊與現代印度及中國保持亦近亦遠的關係,此時的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角度進入?這仍舊是一個待解的難題。本書嚴格說來只是談論中南半島上部份地域的歷史(而且是已被遺忘但正在找尋的歷史),距離完整東南亞諸國還差得相當遠,但無論如何,本書讓我們理解當時生活在該地人民的思想,也算是開啟了認識東南亞世界的一扇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