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

《沉默》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第4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巴林的麥納麥(المنامة‎‎)召開,會議決議將日本九州一帶的踏繪文化列入文化資產,名為Hidden Christian 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結果一出,許多人立刻聯想到遠藤周作所著的《沉默》。《沉默》這部日本文學,是遠藤先生的兩大作品之一,另一部是《深河》,以前聽了宇多田光的Deep River有特別去找來翻翻看。但無論是《沉默》還是《深河》,兩部作品都帶有一些天主教的色彩,反映了遠藤先生的天主信仰。以下為讀後感想,共三項(有劇透慎入 XD)。


第一,書以「沉默」作為名,內容大致是以「反抗歷史的沉默」及「探索神的沉默」兩條軸線來破題。前者是闡述棄教者在「當權者」和「天主教義」的痛苦(無法斷然殉教也無法反抗當權者的尷尬狀態),以往歷史不會描述這些人的痛苦,而這本小說把這樣的情感描述出來;後者則是對於小說人物中所承受的磨難,神一直都是沉默看待(沒有發出聖蹟),但在小說中似乎仍安排一些場景,暗示神並不沉默。


第二,閱讀本書會有「吉次郎之於猶大,司祭之於耶穌」之感,吉次郎與司祭的互動,會讓人思考猶大與基督是不是也曾經如此(突然想到猶大福音)。


第三,小說最後提到司祭在棄教後的心境,包括內心知道棄教是背叛神職的行為,包括會得罪神職人員但仍為吉次郎做了奧蹟,他最後是以我內心沒有背叛祂(基督)來說服自己,文末還說了自己是「最後的天主教司祭」及「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訴說那個人」。我不是教徒,可能多有誤解,不過我一直以為天主教是教廷才有解釋教義的權限,棄教的司祭是否還能稱為天主教司祭,好像是有點奇怪(?)。如果是新教,可能就不是那麼突兀,因為新教是從經典裡閱讀教義,相形之下比較自由。


不過這部小說,對於沒有天主教背景知識的人(例如我)來說,常常會錯過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些訊息,要一直回頭看導讀才會明白。當然如果把小說視為是歷史的悲劇,而不探求天主教義也是一種方式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