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電視低能我們損失什麼?》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多少要觸碰大眾傳播的議題,另一方面,也想理解為何台灣電視台的好節目乏善可陳,無法生產出優質的節目。恰巧某個機緣看到這本書,沒多想就買了下來。這本書整體論述不難,加上作者是以偏聊天的方式論述,沒有大眾傳播背景的人也容易理解。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8年8月26日

《大崩壞》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雖然相當厚(本文長達六百多頁),但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案例。如果以一句話來說明,或許就是小學生都能理解的:「請大家愛護環境」。不過這本書不只於此,我認為這本書最精彩的是作者蒐集與理解案例的能力。他先分析出人類社會覆滅的五項原因,尋找符合任意項的案例,說明這些案例覆滅的原因,接著又尋找出相同地理環境卻又生存下來的文明來驗證他的說法。看完不禁欽佩作者的人文素養、科學知識深度。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2018年8月22日

《少年臺灣史》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解釋當代歷史是困難的,要深入淺出更是難上加難,很難得能在市場上看到這麼一本歷史普及的書籍。雖然這本書的取向是寫給少年,但不代表內容簡單;雖是以說故事的方式表達,但不代表作者過度刪減史實使事件過於簡化。閱讀之後,會除了容易讓我們理解這些「在台灣發生的事件」的前因、後果之外,也讓我們思考,如果沒有發生的話台灣會怎樣?甚至未來如果發生類似的情況,該如何避免?讀後心得有五,羅列如下。

2018年8月20日

《地圖之外》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在google maps崛起後,地理新發現就此終止了嗎?此書提供新觀點,讓讀者得以重新發現所謂的「真實世界」。這本書和我相當喜愛的《看不見的城市》有點像,通常會先解釋一段這個地區的故事,最後在每個城市的短篇留下一些需要思考(或富涵深意)的話,只不過《看不見的城市》是以虛構的方式描述城市,而這本書是建立在真實的地點之上。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8年8月19日

《反民主》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在菜市場政治學看到這本書的導論,和朋友討論了一下,發現頗為有趣就立馬下訂。儘管本書作者較傾向支持知識菁英制,但書末倒沒有倡議激進地推行,反而是將民主的現況、主流論述一一提出並反駁,實際推演了民主制度的弱點以及缺失。這本書有點硬,倘若以前沒有看過(或很少看)推論的書,同時又是民主制度的信徒,那這本書絕對會看得很痛苦--痛苦來自兩方面,其一是要理解作者推論的脈絡,再者則是要試圖從推論尋找破綻。這些對現階段的我來說不是很容易,不過我還是試圖整理一些心得,作為讀後筆記。

2018年8月7日

《博物館大勢觀察》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雖然之前在博物館工作,但一直沒有一個系統去念理解博物館學的脈絡。這本書的作者是張譽騰先生,在博物館界是頗富知名的人物,實務、學術經驗皆豐(去年才從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不過這本書是於2003年出版,時空背景和現在不太相同,只能說是紀錄作者在2003年那個時點的看法。另外,本書是以作者的多篇投稿集結成冊而成,雖然大致分成「台灣博物館觀察」及「管窺博物館大勢」,但因篇篇獨立,彼此並無連貫,導致類似的概念會一直重複出現,好處是會讓你知道那是作者在意的重點,壞處則是會覺得到底要說幾次阿......。總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8年8月5日

《槍炮、病菌與鋼鐵》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大概是歷史、生物學、地理學融合的經典,從翻譯出版至今,數一數也將近20年(初版年為2018年),期間雖然有一些批判的聲音(例如刊於泛科學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沒告訴你的事 另一種地理的剖析這篇),但我認為還是撼動不了本書的地位。我第一次閱讀是2004年(應該是我高二),但當時做完報告後就擱著一直沒看完,最近剛好有些時間,就以比較宏觀的方式重新閱讀。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