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地圖之外》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在google maps崛起後,地理新發現就此終止了嗎?此書提供新觀點,讓讀者得以重新發現所謂的「真實世界」。這本書和我相當喜愛的《看不見的城市》有點像,通常會先解釋一段這個地區的故事,最後在每個城市的短篇留下一些需要思考(或富涵深意)的話,只不過《看不見的城市》是以虛構的方式描述城市,而這本書是建立在真實的地點之上。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本書除了導論與結論外,主要內容為書中談述的47處地點(或地方)。作者將這些獨特的地方分成八類:第一種是曾經出現而後消失;第二類與第一類相反,是從未被發現或紀載;第三類是不屬於任何人的地方;第四類是沒有人的地方;第五類是例外之地;第六類是邊界所造成的獨特地區;第七類是未定著的地方;最後一類則是短暫存在之地。儘管如此,每個地點獨立成篇,篇篇獨立,各不相干,跳著看也互不影響。


第二,我最喜歡的一類是第六類,此一篇章探討邊界對當地人如何造成影響。位於荷蘭與比利時的巴勒納紹及巴勒海托赫是正向的例子,由於兩國相處得宜,存在的邊界反而吸引對跨越邊界有興趣的觀光客前來(縱使這裡什麼也沒有)。對照例是印度孟加拉間的奇特馬哈爾地區,這裡的人可能住在飛地中,或飛地內的飛地中,甚至是飛地內的飛地內的飛地中,乍看飛地內的居民或可以成為小型的自治體,實現烏托邦,然而實際的情況是該地的醫療、教育皆不成規模,人們不能就近使用鄰國的資源,反而造成了限制,對他們來說,邊界就宛如囚牢。


第三,我們有可能在國內劃出一個具有時限的他國土地嗎?第五類裡的采斯特營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荷蘭同意劃出一塊土地給蘇格蘭,讓他們在此地審判脫逃至利比亞的嫌疑犯。面對國際問題,將部分土地的權利有條件的轉移,似乎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此一作法提供了土地使用的彈性與可能性。


第四,在主流論述中,傳統學者會研究不同地方,並試圖尋找規則以建立模型及理論。不過作者在此書提醒,每個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若我們能注意這些細節,便能啟動一次次的冒險。


47處地方若搭配作者提供的座標,便能隨時在google maps裡漫遊。不過作者當時選出這些地點,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地點使他重新思考地方,進一步重新審視地方、定義地方。對我來說,這47處到倒像是冷知識的補充,也成為未來神遊的場景之一,是我非常喜歡的種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