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真確》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以為我們知道任何事--慢著,你可能知道的是錯的訊息。 《真確》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其實你比想像中的還無知,不過這不是作者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讓你理解什麼樣的「機制」讓你無知。事實上,作者最大的盼望是在你理解與練習之後,最後能擺脫無知,進而發現世界的美好。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十二項。

2019年3月27日

《琉球沖繩的光和影》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本書是由中琉文化經濟協會所編著的書籍,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為琉球地區的通史,後半為與琉球地區有關的幾個專題。相較於最近所讀的《琉球的時代》,本書比較偏通論,內容比較精簡、橫跨的時代比較廣。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20日

《琉球的時代》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我們可以將琉球地區之歷史依1609年島津入侵事件、1879年琉球處分、1945年二次大戰終戰,分為古代琉球、近世琉球、近代沖繩、戰後沖繩四個階段。《琉球的時代》是一本談論古代琉球時代的歷史書,在此一時期,我們能看到在琉球區域是怎樣發展出王國型態,以及當時與鄰近國家的互動。同時,藉由認識這段歷史,也能理解現代沖繩人在日本國架構下的琉球認同。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18日

《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雖然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與活動的學問,但對沒有接觸過的讀者來說,學習社會學仍具有一定門檻。這本《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是本以作者生活經驗出發,帶領讀者認識社會學基礎理論的科普書。用詞簡明,內容風趣,不知不覺就讀完,很推薦給沒有基礎的讀者。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14日

《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大多數的歷史書籍多半會以時間為引,將事件一一呈現出來。這本《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很不同,作者揚棄以時間作為分類的依據,改採「空間」來看待世界史。作者認為,世界史本質是一連串的空間革命,因此撰寫世界史應該以空間角度切入,才能釐清世界史之走向。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13日

《文明的力量》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以往我們談論文明時,多會以時代或是類型作分類。這本《文明的力量》很不同,作者認為文明是人與環境互動下所產生的產物,因此文明不會有一條線性的發展。由於不同的環境會造成不同型態的文明,因此作者以「環境」(或生態系)做為文明分類的基準,書中先從最為貧脊的荒原談起,而後依草原、雨林、泥地、水域等環境順序,分別談論作者選定的文明。和《大崩壞》類似,作者認為環境會影響文明的發展,但並非環境決定一切,而是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來決定。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7日

《圖外之地》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圖外之地》是《地圖之外》的續作,作者這次以五大主軸介紹39處地方。相較於前作的每個地點都能在Google Maps找到座標,這次的「地方」是甚難以座標定義的--他們可能是好幾個相同類型的地點集合(分散於地球),也可能是僅剩下地理概念而不具實體(在地球上找不到),或甚至是在存在於三度空間(二維座標無法定義)。雖然更加抽象,但這些地方卻真實的與我們同存於這個世界。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3月6日

《台灣史新聞》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今天的新聞就是過去的歷史。」換一個說法,若回到當下某個時空中,我們會看到什麼新聞?這本《台灣史新聞》提供了一種想像。作者將空間定錨在台灣島,讓讀者漫遊在時間軸之上,引領我們以台灣為主體的角度重新看待台灣歷史。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2019年3月4日

《日本政治史》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日本政治史》是一本以政治為主體,講述日本歷史的書。作者運用影響政治的兩個視角--對外之外交、對內之權力,來解釋日本政府在面對每個歷史節點是如何做出決策。作者依時間分為十五章,分別講述幕末至冷戰間日本的政治發展,在2017年時,作者增加補章用以來講述殖民地脫離日本後的發展。因時間橫跨幕末至冷戰,在本書中能找到傳統日本之所以變成現代日本(或現今的日本)原因,是一本能全面理解日本歷史、政治生態的好書。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2019年3月3日

《偏見地圖(2):航向海平線》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看完第一集是否覺得篇幅太短、欲罷不能?這時候你應該繼續翻閱第二集。作者在這本書引進更多的「偏見」,除了是地理上的(走出歐美,進入亞洲視角),也有心靈層面的;「地圖」除了熟悉的世界地圖,也有跳脫地圖學的「新地圖」。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3月2日

《偏見地圖(1):繪製成見》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如果有學過地圖學或地理資訊系統,多少會明白「地圖」本身帶有繪製者的主觀意識。從地圖內容的呈現、投影方式、用色等面向,能夠輕易地使人相信部分事實--例如在橫麥卡托投影下,赤道地區的非洲被壓縮,而極圈的俄羅斯、加拿大被過度放大。不過這本偏見地圖並非從地圖學的面向著手,作者甚至不是地圖學者(只是位藝術家),他只是小時候喜歡將地圖對著窗描繪地圖,並且像個孩子(當時的確是個孩子)畫著自己的空想地圖,直到某次用地圖和別人解釋區域政治後,才開始這一連串的偏見地圖繪製。因為其特殊成長過程,他得以理解不同地區的人觀看世界的方式,因此以戲謔地方式繪製出這些「藝術作品」。作者讓地圖更為誇大,挑戰常理的理性,卻又直指人性,是非常有趣又帥氣的書。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3月1日

《心向群山》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是探討「人為什麼會去爬山」的書。作者先從自然層面的地質學史、地圖學、人類學及人文層面的探險史的脈絡中,讓讀者理解當時登山文化是怎麼生成並如何繼承。有了基礎知識後,在書中的倒數第二章,作者繼續介紹冒險登山家馬洛里的冒險故事(以失敗收場),試圖讓讀者明白為何有人會為了登高痴狂,進而喪失生命。本書最後以作者登山巧遇野兔之體驗,重新定義登山活動與自己的關係。整體而言,是本概念十分完整的書。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