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真確》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以為我們知道任何事--慢著,你可能知道的是錯的訊息。 《真確》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其實你比想像中的還無知,不過這不是作者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讓你理解什麼樣的「機制」讓你無知。事實上,作者最大的盼望是在你理解與練習之後,最後能擺脫無知,進而發現世界的美好。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十二項。


第一,作者認為人類十大直覺偏誤,而這些直覺偏誤會使得我們誤判形勢。這十大直覺偏誤分別為:二分化直覺偏誤、負面型直覺偏誤、直線型直覺偏誤、恐懼型直覺偏誤、失真型直覺偏誤、概括型直覺偏誤、宿命型直覺偏誤、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怪罪型直覺偏誤、急迫型直覺偏誤。面對這些直覺偏誤,作者在每個章節後面皆有提出解決或緩和的方式,讓讀者能試著在生活中實踐。


第二,在二分化直覺偏誤的案例中,作者說明人類常常將事情做出非黑即白的兩種極端判斷,但這樣的判斷無助於理解事實,事實上,我們的世界存在更多的中間值。作者以人類所得為例,並將所有國家的所得分為四類並與過去比較,發現大多數的國家已經進入了中所得的行列,得出世界一直在變好的結果。作者認為我們要留意平均值、極值,以及留意自己的「上層目光」--因為我們太富裕,所以看別人都覺得大家很窮。


第三,負面型直覺偏誤是大多數人有的直覺偏誤,但我們應該理解好消息不會成為新聞、逐漸(或緩慢)進步的事情也不會成為新聞,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糟糕,但事實上狀況正在好轉(例如交通事故很像很多,但實質上案件逐年下降)。我們必須要留意對過往的美化,其實現今的世界遠比過去好。


第四,直線型直覺偏誤是我們以線段的趨勢,過度推估未來的情勢。例如我們看著世界人口的曲線,假定未來人口會持續上升到地球爆炸--別假定曲線會是直線發展。就像沒有人會拿出生後六個月的嬰兒身高去推估一個孩子未來的身高,我們也不該以外插的方式推估任何趨勢。


第五,恐懼型直覺偏誤談的是恐懼使我們誤判形勢。在這個章節,作者提醒我們風險是危險與暴露的乘積,風險不是取決於你多害怕,而是取決於你多危險,並暴露在多少危險之中。同時肇因於我們生物演化的遺留,我們總是過度關注恐怖的消息,作者建議我們遇到這種情形的處理方式是--先冷靜再說,在驚恐消退以前,盡量不做或少做決定。


第六,面對失真型直覺偏誤,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將一個很難理解的數字,拿去和其他數字比對(例如和過去比對,和類似的事物比對),就像你第一次買菜時,你不能藉由一個數字知道是貴還是便宜。在一堆數字、項目中,則可以找出少數的最大項目來優先處理(例如某政府的預算書裡,總是有些計畫預算特別高),他們往往比其他項目總和還重要。最後一個方式是看看「比例」,例如比較國家和地區時,要多看看人均比例,而非單純做國家與國家的比較(人口大國與小國之差異)。


第七,概括型直覺偏誤是一種誤將整體當全體的謬誤,我們要注意一個群體之中,裡面有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之間,可能會有相同個體。我們有時要根據這些差異,打破分類並重新分類。例如一個國家內,國民可能會有不同的收入程度,如果要比較全世界的收入狀況,我們要打破國籍別的分類,改以收入級距的方式分類。我們要注意「多數」是有多少,51%是多數,99%也是多數。


第八,宿命型直覺偏誤是人類往往忽略緩慢的改變,而產生的謬誤。有些事情看似緩慢,但滴水還是能穿石。作者提醒我們,要關注逐漸的進步、更新你的知識。必要時可以和老人家談談,你會重新發現世界的價值觀已經有很巨大的改變。


第九,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是我們會將所有的事實收束在一個原因,進一步排斥了所有觀點。作者建議我們要以其他角度多驗證,例如請不同的人檢驗你的想法,並找出漏洞。另一方面,擁有專業很好,但要避免過度使用這項專業去解釋任何事情--就像你很會用槌子,但面對螺絲,你要找的是一支螺絲起子,而非拿槌子去栓螺絲。


第十,一件事件發生,我們總會試圖去尋找女巫--這是怪罪型直覺偏誤的經典樣貌。為了扭轉這項偏誤,我們應該將矛頭指向尋找原因而非戰犯,我們應該建立更好的體制而非期待下一個英雄。


第十一,最後一項是急迫型直覺偏誤,作者將這項偏誤放在最後頗有深意。或許閱讀之後,你會急著改變所有的事情,但作者告訴我們:等等,你應該小步前行。試著深呼吸、根據數據分析判斷,我們要避免激進行動,也要拒絕那些對未來鐵口直斷的算命仙--一切都有其不確定性,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未來。


第十二,本書的副標題是「世界比你想像中還美好」,作者告訴我們,世界沒有那麼糟糕。的確,世界上仍有很多糟糕的事情在發生,但我們應該將思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我們要意識到世界是逐漸在變好的;第二,我們要持續行動,持續改善那些糟糕事。我們不該過度悲觀,這對解決事情沒有任何益處。


很難得看到如此受用的書,因為太喜歡,所以把書中的精華都摘錄下來。在書中能感覺到作者筆觸後的溫柔,那種不是炫耀他知道的比你多,而是希望你也一起變好。我不太清楚這本書算不算是認知心理學的應用,但這本書很適合給所有人看,內容不難,編排有架構,論述有邏輯--總之,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