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圖外之地》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圖外之地》是《地圖之外》的續作,作者這次以五大主軸介紹39處地方。相較於前作的每個地點都能在Google Maps找到座標,這次的「地方」是甚難以座標定義的--他們可能是好幾個相同類型的地點集合(分散於地球),也可能是僅剩下地理概念而不具實體(在地球上找不到),或甚至是在存在於三度空間(二維座標無法定義)。雖然更加抽象,但這些地方卻真實的與我們同存於這個世界。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這座將地點分為五種,分別是「難以掌控的島嶼」、「飛地與不確定的國度」、「烏托邦之地」、「幽冥之地」、「隱藏的地方」。分類雖然是以地理概念出發,但這些地點不見的具有實體座標。


第二,「難以掌控的島嶼」談島嶼的出現與消失。這些地點大多是在海洋,因為自然或人為因素生成。例如有些島嶼是因冰層融化而浮起,有些島嶼是因潮汐時有時無,有些島嶼是因國家的利益而建造,也有些島嶼是因交通規劃下而產生的安全島。他們都有一種特色,不易抵達且浮動。


第三,我很喜歡作者整理的「飛地與不確定的國度」篇。在前作也有提到飛地,但主要都是在談行政區劃所產生的飛地。作者這次抽取並延伸飛地的概念,例如語言的飛地、宗教(猶太教的線牆)的飛地、人造物(撒哈拉沙牆)所形成的飛地、沒有領土的主權實體(馬爾他騎士團),以及烏克蘭與「新俄羅斯」的衝突及歷史尷尬。在這章中,作者點出在大國分崩離析、分離主義抬頭之際,我們現正身處在一個多元但又分裂的世界之中。


第四,「烏托邦之地」談的是理想的地方,但實行起來有時會產生落差,以致於與現況格格不入。例如本書收錄的伊斯蘭國、以直升機通勤的聖保羅富豪、不接觸地面而生活的香港人,或是在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世界;「幽冥之地」談的是地點想傳達的事情,他們像鬼魂般,向後世傳達當時建立時的心情。例如位於印度西姆拉的英國墓園、大海嘯紀念碑與核廢料警示等;「隱藏的地方」談的是不想讓人發現的地方,但由於這份刻意,反而使得這一切欲蓋彌彰。例如,富豪居住地與貧民窟、軍事基地、空殼公司的所在地等等。


比起前作,《圖外之地》在概念上更趨近《看不見的城市》。不過雖說這些地點沒有實際或固定座標,但實際上還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以人類難以分類的方式存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或許會讓讀者想起身前往這些獨特的地方,不過作者在書末建議大家,與其長途跋涉去拜訪書中的這些景點,還不如馬上起身,以散步的形式往沒有走過的路前進。事實上,書中這些獨特的地方,很多時候都是作者因公而前往,加上一些觀察力所發現。


或許我們可以說:不是缺乏特殊的地方,而是我們缺乏觀察以及持續探索的心。本書雖然是以較獵奇的心態吸引讀者注意,但我想作者心中還是期盼著更多讀者能拾起失落已久的探索力,多關注周遭一些,進而向世界分享的發現心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