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故道》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THE OLD WAYS》是Robert Macfarlane所著,也是地景與人心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寫過山岳、荒野之後,最後以路為主角,寫下路(或說是步行)對他的啟發。作為一位劍橋文學院士,除了對於文字的精確運用外,我更訝異作者對於地質學與生物學的熟稔。如果只是談談岩石或礦物的名稱倒也還好,但在最後很自然地說出了OSL 定年──這個我在碩士一年級才第一次聽過的詞彙,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30日

《臨界天堂》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登山紀錄在我看來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是逐時逐刻的紀錄,另一種是對於登山者於登山當下的心境抒發,這本書屬於後者。由於自己也有登山並寫成短篇遊記的習慣,對於類似的撰寫模式並不陌生。整體而言,此書讀來偶有共鳴,對照照片,彷彿自己也跟著作者爬過一次山。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29日

《相邀來去台 9》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公部門的出版大多以官方的統計資料或年報為主,不過近年部分公部門開始與民間合作,將官方資料與文學或是史料結合,出版出相對有「溫度」的書籍,例如農委會林務局曾與文史工作者出過能高越道路、浸水營古道等書就是一例。這本《相邀來去台 9:山海相隨的475公里》是由交通部公路總局所出版,試圖以省道台九線公路為主體,嘗試以自然書寫(或類似自然書寫的方式),將台九線沿線的景點介紹給讀者,並期待未來讀者能按圖索驥,來一趟公路小旅行。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8日

《不存在的騎士》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認識Italo Calvino是因為他所撰寫的《看不見的城市》,我閱讀的小說不多,不過就個人狹隘的經驗而論,閱讀他的著作是很享受的,我很喜歡跟著他特有的奇幻筆法漫遊在故事間。據作者說法,這本書(或這個故事)是《我們的祖先》三則故事的其中一則(《我們的祖先》有《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及《不存在的騎士》三篇),作者希望讀者關注於故事意象以及情節所述的道德問題,當然他也說明,把它當作是一般故事來閱讀,並獲得趣味,才是最重要的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7日

《革命將至》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看完這本書還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寫心得,雖然書腰寫著「這大概是我讀過最邪惡的東西」,但看完卻覺得其實還好,就只是對於現行的資本主義以及其延伸的社會制度不滿而已。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論述,第二部分是行動。照慣例還是寫下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6日

《菜市場政治學》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去年地方大選前買了這本書,原本立志要在選舉日前看完,結果一放就放到現在。這本書是由「菜市場政治學」網站出版,這個網站主要是在推廣「政治科普」,讓常民也能夠理解政治到底是什麼。作者是一群學習政治學的研究生、新任教授所組成,他們以一篇篇的文章解釋政治學的原理與現象。書中匯集與選舉有關的部分,將文章集結成冊。很適合對政治有興趣,但不知如何入門的人看。本書分七部分,分別闡述民主理論、選舉制度、投票行為、政黨、民調、政治參與及與台灣相關的中國因素。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25日

《地方創生》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近年地方創生似乎成為顯學。這個由日本飄洋過海的詞彙,近年在台灣成為熱門話題。與日本社會相似,台灣的年輕人口也逐漸往都市集中,使得都市之外的其他地方(包含鄉村、三線、二線城市),人口結構越來越老。如何讓地方重新活化、人才回流,已是各地方政府眼下的首要課題。綜觀來看,這本書比較針對返鄉青年而寫,而內容很像是教戰守則,作者以企業管理的角度,搭配實證,提出了在地方創業的十項鐵則。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24日

《故鄉.田野.火車》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好像之前在舊書攤為了湊紅綠標而拿的書,書封上寫的「火車」、「人類學家」可能是我會拿此書去結帳的原因。這陣子趁著整理書櫃,翻閱了一下,才發現這本書中的火車、人類學家都只是一個媒介,骨子裡其實是人類學家吳燕和的自傳。一般而言,我對於自傳類的書沒有很大的興趣,不過作者生長的時代背景很特別,看完後突然也有一些心得想記錄一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23日

《半農半X的生活》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第一次接觸「半農半X」一詞,是在十年前的某場讀書會中。這個詞彙定義就如同字面,未來職業應該是要以一半的時間務農,另一半的時間從事自己天賦的工作。提倡這個概念的人就是本書的作者塩見直紀,他除了是倡議者外也是務實的執行者。最近重新再看一次,發現這種作法不僅僅是將農業復甦、永續環境而已,若能成功運行,其實也會重新鏈結社區,使地方復甦。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2日

《社區設計》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社區設計(或社區總體營造)對於台灣來說,並不是很陌生的詞彙。不過和日本相同,台灣早期的社區設計偏重於硬體(及建築設計、空間設計),而少了社區最重要因素--居民。近年日本流行起「無緣社會」,意旨人的連結只有公司、家庭,人們最多就是和網路上的人們連結,對於自己所居住附近的鄰居反而並不熟識。作者認為,這已經不是硬體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要從軟體面著手,讓人們能和鄰居們連結,進一步打造出一個更堅實的社會網。具體如何做呢?不如參考作者的社區設計經驗。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1日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喝杯下午茶如何?不過在喝茶之前,你是否思考過下午茶文化是如何形成?「茶」這種植物原生於中國,它又是怎麼成為世界的飲品?這本書以國外的觀點,傳記的方式,描述一位將茶葉自中國盜出的植物獵人故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20日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最近從書架整理出一些舊書,這本《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便是其中一本。談這本書之前,要先提到2010年代的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這起重大開發案在當時是相當火紅的社會議題,遙想(畢竟是八年前的事)當時還撥空和朋友先去了一次設址現場,再跟了一次遊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買下這本書也不怎麼意外。八年後重新閱讀,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

2019年1月19日

《轉山》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轉山》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年齡層的記憶之一。這本書出版於2008年,當時正好是大三,即將面臨未來職涯抉擇。而作者在西藏的單車歷險,對於我們就像是開啟了冒險的開關。近期整理書櫃,十年後重新閱讀有一些心得。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2019年1月15日

《流亡者》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陣子都在看理論與工具書,突然想來看個小說。會選擇這本《流亡者》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簡介文,加上最近對越南很有興趣,就開始閱讀這本書。作者Nguyễn Thanh Việt是一位在西貢陷落後移民至的越裔美國人,這本書中八個故事,勾勒出流亡者的面貌,非常精采。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