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故道》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THE OLD WAYS》是Robert Macfarlane所著,也是地景與人心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寫過山岳、荒野之後,最後以路為主角,寫下路(或說是步行)對他的啟發。作為一位劍橋文學院士,除了對於文字的精確運用外,我更訝異作者對於地質學與生物學的熟稔。如果只是談談岩石或礦物的名稱倒也還好,但在最後很自然地說出了OSL 定年──這個我在碩士一年級才第一次聽過的詞彙,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作者行走的路徑,多半集中於英國境內,因此對於他提及的道路系統,大多時候我是茫然且無概念的。但不同的路,在某些層面卻有一部份的相似性,例如他提到他走很長的道路,造成的足部腫脹,我會想起之前走白沙屯媽祖進香,那種長距離路線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又他提到掃帚道,那種隨著海潮時而出現時而隱沒的道路,則讓我想起之前我們走阿朗壹古道(或現在稱瑯橋卑南道)必須看好潮汐而前進的景色。就算未能親臨,但能有共鳴。


第二,除了可見的陸路之外,作者也不忘在海上的路徑。海路和陸路不同,走過海路只會留下不過幾分鐘的尾流,之後便船過水無痕。作者對於海路的描寫多集中在蘇格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蘇拉岩那篇<在水之北>。文中作者提到友人要求他出航前要攜帶精緻的物品,以便發生危機時獻給海神(最好是丟了會心痛的那種東西)。那段航行雖然沒有登島,但對於航行景致依然是描繪地栩栩如生。例如作者在描繪船離開蘇拉岩時,島嶼逐漸變小的段落──這令我想起之前乘船去彭佳嶼時,因為珍惜在島上的回憶,離開時一直盯著島嶼,任由她逐漸變小,直到消失在海平面。順帶一提,蘇拉岩是捕塘鵝的島嶼。作者把塘鵝(gannets)和石榴子石(garnets)這兩個字詞相像的辭彙一起寫出,自然地與地質學做結合,非常佩服他的文學造詣。


第三,除了英國境內,作者還前往了巴勒斯坦、西班牙、圖博(西藏)。這三篇國外步行紀錄,對於作者是另一種刺激,戰地的路、朝聖的路與信仰的路。作者作為外來者,剛開始以旁觀的方式切入,但在走路的過程中,路又重新和他連結,使其變回第一人稱。


第四,作者的「步行」,似乎深受托馬斯影響。除了他常常在書中引用其話語之外,在最後一部份,作者花了一整章描述托馬斯的人生故事。


這本書多次闡述「路徑」、「步行」與「書寫」三者的關聯,恰恰把作者的興趣與志業合而為一。


我也很喜歡以走路去探索這個世界,忘記在何處看過,其實人的身體構造是適合走長路的。坦言,儘管作者的文學造詣豐富,我卻可能永遠無法體會他當時的心境,就如同他無法體會我所走過的道路一般。不過,道路給人的訊息是相通的,無論是幽冥、歡樂、悲傷,或看似毫無反應的日常,路會藉著雙腳,讓我們感知這個世界,我重新在書中確認了這個論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