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故鄉.田野.火車》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好像之前在舊書攤為了湊紅綠標而拿的書,書封上寫的「火車」、「人類學家」可能是我會拿此書去結帳的原因。這陣子趁著整理書櫃,翻閱了一下,才發現這本書中的火車、人類學家都只是一個媒介,骨子裡其實是人類學家吳燕和的自傳。一般而言,我對於自傳類的書沒有很大的興趣,不過作者生長的時代背景很特別,看完後突然也有一些心得想記錄一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本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孩提時期(在台灣南投)、作者人類學的訓練與養成時期,以及後來旅居各地的時期(以火車貫穿)。內文大致以時間為次序,由早期寫到晚期。


第二,書中印象頗深的一段是作者的父親在日治時期不願當日本人,而被拔除學籍;隨後國民政府來台,又被誣陷為共諜,被抓去綠島關押。側寫出當時大時代小人物的悲歌。


第三,書中也寫了當代的狀況。例如當時南投鄉間,是以台灣話及日語為主要的溝通語言,學生在學校玩的遊戲(騎馬打仗)也是以前日本學校留下來的傳統。又例如作者出國留學要過非常多關卡,每個關卡都要錢或關係去疏通,足見當時國民政府之腐敗;而這點在當時的馬來西亞也相同,作者赴馬研究時,也是遭遇總總難關。


第四,在書中作者並未提及自身的國家認同。但從用詞中,作者在孩提時代被稱為大陸人,就讀外省人中學時被稱為台灣仔,赴美研究被稱為中國人,赴馬時為了免除中華民國簽證問題又以美國人來處理國籍問題。除了感嘆台灣人在時代的靈活之外,也多少顯示「國家」對於這塊島嶼的人們,並沒有太多共識與意義。


說老實話,自傳的時空背景比自傳本文更吸引我,令我開了眼界。這應該算是閱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