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

《跨國灰姑娘》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以外籍移工來台幫傭為切入點,分析他們與台灣家庭(新富家庭)的互動與關係。書中呈現了階級、性別、種族與公民身分的議題,並剖析之,是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第一,部分來台從事家庭幫傭的外籍移工,在家鄉具有母親身分。因此來台幫傭,變成是來台灣照顧別人的小孩,而自己的小孩則交給家鄉的家庭(例如丈夫、公婆)照顧。倘若她們在家鄉再請家庭幫傭,就會形成家庭幫傭的延長--有點像是媽媽們的大風吹。


第二,以往既定印象的家庭幫傭比較是白人女性聘僱有色人女性。不過在台灣、港星馬等新興國家興起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女性也開始進入到這些新興國家的家庭中幫佣。而這樣的現象,也衝擊著典型(西方式)的家庭幫佣印象。例如在台灣,有可能會發生幫傭比雇主的英語能力還強的情況(多發生於菲律賓籍幫傭),雇主該如何調適或鞏固他的地位,幫傭該如何退到適合的位置,產生了非常微妙的互動。


第三,這些聘請幫傭的家庭多是第一代家庭,他們的父母輩少有聘請外籍移工的經驗,且他們因為高學經歷的關係,會期盼與外籍幫傭產生類似朋友而非主奴之關係。然而,對於外籍移工來說,他們認為這些雇主就是雇主,並非朋友。


第四,我們現在所稱的「外勞」並非一般的外國人,這個用詞已被視為是低劣一等的族群他者。這種新一代的台灣種族主義論述,是新也是舊,台灣漢人長期以歧視台灣原住民的種族主義敘事,現在被挪用在東南亞的移工身上。而移工之中,又根據國籍區分為不同次群,例如菲律賓籍的勞工與印尼籍的勞工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得不同國籍的移工之間亦會相互鄙視。


第五,以往我們認為因為陌生或疏於接觸而使我們分化,但本書挑戰一個傳統觀點:頻繁的跨越疆界,反而會使人們更加焦慮,進而強化了分化。


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閱讀這本書了。最早因為苦勞網的贈書活動,當時拿了書,被迫要在一定時間寫出心得報告。而這次趁著這波整理書櫃,又重新閱讀了一次。閱讀時,一種懷念的感覺又再度回來,也讀進了一些以前無法澈底理解的想法(很奇妙XD)。儘管過了十年,我還是認為這是本值得再讀一次的優秀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