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津輕》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雖然我聽過太宰治也聽過他的幾本著作,但我從未讀過(甚至我是去年在日本青森一帶旅行時,才發現原來他是青森人)。這本《津輕》是我踏進太宰治文學世界的第一本,但與其說是文學,就我看起來這本《津輕》又有點像是旅行日記,也像一本旅遊導覽介紹書--儘管作者下了很多註解。整體而言,我很喜歡太宰治那種「先敘事,後吐槽」的寫作手法,在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的任性與真摯。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這本《津輕》是本作者回到家鄉的紀錄,旅行時間是1944年五至六月間。津輕指的是現在青森縣的西半地區,雖然作者在序文也有寫一些青森大城或大聚落(如青森、弘前、五所川原、淺蟲溫泉、大鱷及家鄉金木)的紀錄,但本書本文主要的紀錄地點還是偏向津輕區域的小地方,諸如津輕半島東側的蟹田(今外ヶ浜町)、三廐(今外ヶ浜町)、龍飛地區(今外ヶ浜町),西側的小泊(今中泊町)、中里(今中泊町),以及西海岸地區的木造(今つがる市)、鰺ヶ沢(今鰺ヶ沢町)、深浦(今深浦町)等地。紀錄內容除了基礎的地理文史資訊外,大部分都是記錄太宰治在這些地方發生的事情。


第二,雖然作者有點想將本書定位為津輕的導覽紀錄,但因為添加太多的個人生涯記事,因此這本書通常被定義為文學作品。藉由本書,我們除了能得知昭和初期的津輕史地知識外,也能從文字中得知作者的成長背景(例如小時候的較無男子氣概而被欺負)、個性(任性又愛莫名堅持)、習慣(喜歡喝酒抽菸)及志向(希望成為大人物)等較為隱含的事物。


第三,從本書紀錄的文字,也能得知津輕地區昭和初期至今的變遷。例如幾次大合併後行政區的改變--許多的地名已經消失在行政區名上,變成新行政區域的小地方;或例如從文字紀錄來看,可以知道深浦車站附近的五能線鐵路曾經改線過等等。另外,儘管敘述不多,我們也能自字裡行間得知道部分地區當時的城鎮風貌(例如木造町之於籠陽小鎮)。


第四,在寫作風格上作者的文筆極為真摯,例如最後一篇作者在小泊尋找保母阿竹的心路轉變。文章中也會據實地寫出作者窘迫、惱羞成怒、任性的作為,這實在是很違反一般人的書寫方式(但看久了卻覺得可愛XD)。我也很喜歡作者自然地對比安排,例如他與住蟹田的好友N同遊津輕半島東海岸時的放浪不羈(雖然看起來真的是有點老屁孩),對照於回到金木面對大哥及家人的不自在與尷尬感。在本書中,作者很少會以拗口的華麗詞彙描述事情--雖然有時候他會故意寫出來,但他下一段之前通常會拿出來吐槽。


根據其他資料介紹,太宰治在《津輕》的寫作風格迥異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灰暗風格,整體而言呈現溫暖(或風和日麗)的氛圍。但如前段所述,我並未看過太宰治的其他作品,因此我目前對太宰治的印象也就停留在《津輕》--詼諧、溫暖與真性情。去年五月我曾到訪過青森旅行,那時津輕地區也給我很好的印象,如同這裡的《津輕》一樣。總之,經過這次的閱讀體驗,讓我想再去一次青森看看,看看那些太宰治介紹的城鎮,以及他們的變化。

--

備註:書中太宰治有說一句對我來說頗為受用的話,這裡記錄下來:「所謂的現實,應是要使人感受它的存在,而不是強迫人家相信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