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4日

《八重山的臺灣人》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最接近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國家是哪裡呢?如果打開Google Maps 你或許會發現答案出乎你意料。蘇澳向東一百餘里,你會發現一座名為與那國的島嶼,這座日本最西之地,正是台灣島最近的「外國」。與那國屬於八重山群島的一部份,這些島嶼在傳統上屬琉球(沖繩),在日本殖民時期,與台灣一樣同屬日本國。如果我們退回1895至1945年間,會發現台、沖海域並不存在國界,就像我們現在來往澎湖一般,僅是國內移動。如同現今澎湖人會搬到台灣居住一般,在當時有一些八重山人來台灣,也一些台灣人至八重山,他們互相在新天地開啟了新生活。而本書正是說明一群台灣人到八重山到生活,以及他們後來的故事。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第一,本書大致以時序分章。先談為何台灣人會到八重山去,再談台灣脫離日本國後的局勢變化,接著說明台灣人歸化日籍過程,最後談到移民者及其下一代的台灣認同。由於作者訪談許多人,因此書中將這些訪談內容依時序交錯撰寫,並試圖描繪出這群人的群像。


第二,在八重山的台灣人,並非大張旗鼓的居住在類似中華街這樣的場域,而是低調生活,偶而用鄉音(台灣話)問候的一群人。如同開頭所述,日治時期台灣與八重山並無國界(同屬日本國),兩地往來頻繁。當時許多台灣人為謀生,前往石垣島種鳳梨或至西表島採礦。在石垣島上,台灣人聚集在嵩田地區為多,並於該地種植鳳梨。


第三,在1945年終戰後,台灣人因國籍回復而自動喪失日本國國籍,並持有中國(中華民國)國籍。在台日裔被遣返,在日台灣人則被日本人要求返回台灣(或滾回台灣)。在八重山的台灣人亦受到影響,有些人轉趨低調,有些人避說台灣話,重新學習日語,強迫自己融入日本社會。順帶一提,亦有部分台灣人在此時偷渡至八重山群島,展開始新的生活。而此時的沖繩地區(包含八重山群島)已為美軍代管地。


第四,終戰後,在八重山的台灣人普遍為中華民國國籍或無國籍狀態,此一情勢在1970年代有了轉機。在沖繩,本土發生沖繩回歸;而在國際,聯合國通過阿爾巴尼亞決議,承認唯一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後中華民國政府懼怕流亡在外之國民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便同意在日台灣人可以脫離中華民國國籍,成為第三國國民(即日本籍)。


第五,移民第二代台灣人因為已無(或印象模糊)在台灣生活記憶,加上在八重山生活屢遭歧視,因此對於台灣身分多感排斥。成長後,也會傾向離開八重山,前往陌生的大都市重新生活。近年日本對台灣雖趨於友善,身旁的人也多以嘲笑轉變為崇拜(與生俱來會多國語言),但對於其擁有台灣血統的身分也不會特別強調。


重新歸納一下,對於在八重山的台灣人有三個重要的時點,分別是:1895年日本統治之始、1945年終戰、1972年沖繩回歸暨日華(中華民國)斷交。在每個時點出現的台灣人也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在1895年至1945年出生的台灣人,是從日本人變為中華民國人再變為日本人的過程,是被國界與全球局勢影響最大的一群人;在1945年至1972年出生的台灣人,普遍為移民第一代,他們面對的是自身的非日本國籍狀態,台灣身分是一種枷鎖(所以必須隱藏)的背景,這群人成長後便離開八重山,往陌生的大城市發展;而1972年出生的台灣人(精確的用語應該是台裔日本人),對於台灣沒有特別的喜惡,他們是一群不在乎國籍並且超越族群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