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3日

《咖啡萬歲》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這本書從美國的一杯咖啡出發,先討論咖啡的發源、種類,接著花一定的篇幅談美國國內咖啡企業間的競爭,國際間的互動,讓讀者知道咖啡是如何形塑出當今的世界。換言之,本書期望藉由探索咖啡的歷史,一窺全球經濟、政治與文化的改變。以下為讀後筆記,共五項。


第一,書中提及咖啡是如何影響一國的自然環境。當咖啡豆價錢好時,中南美洲各國搶種,除了排擠國內的糧食自給率之外,更造成環境破壞。由於咖啡培育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搶種後若再遇到豐收,價格便會大跌,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種豆者。


第二,咖啡也深深影響國際政治。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咖啡都有較高的需求。尤其當時美國確保了和產豆國的連結,咖啡供給比歐陸穩定。不過在冷戰時期,咖啡反而變成產豆國的籌碼,倘若歐美各國不願意提高購買價格,產豆國便揚言加入共產陣營。


第三,美國人認為咖啡的價錢應當低廉,因此當咖啡價格飆漲時,便認為是產豆國壟斷。儘管初期巴西等產豆大國曾有壟斷哄抬價格之先例(和第一次石油危機產油國聯合壟斷類似),但現今咖啡已經廣泛種植於熱帶區域,單一大國已無法壟斷。這也導致產豆國與消費國之間的貿易衝突。正是美國認為咖啡價錢應該低廉,在國際貿易談判下,導致產豆國的農民往往得不到應有薪資而若入貧困。近年有幾條路徑,試圖打破如此的困境。例如藍山等產地,即主打特殊風味的高單價咖啡;又例如公平貿易,讓消費者付多一些錢,改善當地農民生計。不過後來也有一些聲音認為,這是操作消費者的同情心,錢最後還是若入中間商的口袋。


第四,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是目前最重要的兩種咖啡植株。前者風味較佳,後者抗病蟲害,這兩者的消長影響了全球,且構成現今咖啡版圖的樣貌。


第五,書中也談了很多咖啡企業的興亡史,但整體而言,就是一連串併購與消滅的歷史,他們的存在形塑了當今美國咖啡的樣貌(美式咖啡),並以及反映了當代文化。例如當時其他飲料廠商還試圖打擊咖啡,認為咖啡會對身體有害,又或者推出取代咖啡的飲料。當今流行的低咖啡因飲品,也是在這個脈絡下而產生的產物。


閱讀《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可以知道茶是如何從產地(中國)移出,並改變世界。而《咖啡萬歲》則是以咖啡為主角,說明另一項咖啡因產品如何形塑世界。不過比較起來,前者比較強調盜茶者,而後者則比較強調「咖啡」這項飲品。這本書雖然是以美國觀點來看待咖啡,但不失其價值,對咖啡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花個時間閱讀,相信會很有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