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地理的復仇》閱讀筆記

圖片來源:TAAZE讀冊生活


《地理的復仇》是在談地理如何影響區域地理,進一步闡述現今的國際局勢及未來展望。本書論述或許可以歸類在地緣政治(但又不完全是),具體而言,作者是藉著整理地緣政治學的各家論述,並謹慎推論,適時融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歸納出各個區域的過往歷史、現在局勢以及可能未來。雖然頁數不到五百頁,但內容紮實、引用來源多元,可見作者的功力。以下為讀後筆記,共四項。


第一,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先驅視野,作者將地緣政治的相關論述、人物做了完整的歷史回顧。在這裡作者向讀者介紹了幾個很經典的地緣政治學論述,諸如麥金德、馬漢、史派克曼,讓讀者理解陸權、海權、心臟地帶、邊緣地帶、世界島等地緣政治學名詞。


第二,第二部分談各區域的歷史與現狀,是本書最具價值的部分。他以順時針的方式介紹歐洲、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及土耳其的現代地緣政治。在歐洲部分是談中歐以及歐洲各國的相互關係,也談希臘因為其地理地位,使得歐盟就算付出代價也必須要接納。俄國雖然位於理論中的心臟地帶,但因為地形暴露,使得這個國家總是不安現狀。中國與印度同是人口大國,但中國因為地形封閉及南北運河的關係,使得國家容易統一,印度則否,歷代王朝勢力大多不及南印度,而且時常遭受西北方的外來者入侵--直到英國殖民才使這塊大陸統一,但後來又因宗教而分裂,成為引發世界動盪的潛在地點。伊朗與土耳其剛好是中東的兩個邊界,伊朗是歐洲、俄國、中國、中東的匯集中點,而土耳其所繼承的鄂圖曼土耳其是最後一個統一中東的帝國。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的專制親美親以色列,但民主體制後反而反美反以色列,同時試圖與回頭伊朗結盟,讓當地進入後鄂圖曼時代。


第三,最後一個部分回到當代美國。當美國逐漸自中東撤手後,作者認為美國應該要多關注墨西哥與中國。倘若墨西哥變得更好,甚至提升至美加等國水準,將會使美國安定,並擁有更多心力在世界島制衡中國勢力。


第四,本書也提到台灣。在第二部分談論中國時,作者提到台灣在美國眼中雖是第一島鏈的重要成員,但美國並非認為台灣一定要法理獨立。美國希望主要是想藉由台灣示範民主體制,逐漸將中國民主化。書中認為短期美國不太可能放棄台灣,因為放棄台灣等於放棄第一島鏈,這會使得美國背棄的第一島鏈上的盟國,傷害各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


我常因為關鍵字就買下書,想必當時是這本書有「地理」二字我便直接下訂。不過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並不順利,由於我沒有地緣政治學的基礎,因此閱讀時非常吃力,導致我後來每翻開必昏迷,永遠卡在第一部分。因緣際會下閱讀《超地緣政治學》,對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局勢有些初步理解後,我才終於能夠跟上作者的論述,並徜徉在作者提供的廣袤知識中。


以結論來說,作者並非地理決定論者,但也非視人定勝天為信念的人。他認為人類歷史上的各種結果是地理與人為兩者相互交織的結果。當人類力量強時,地理影響或許會減小(書中稱地理的失敗),但當人類忽視地理條件時,地理便會大大影響歷史結果(即為地理的復仇)。作者提醒我們,儘管我們身處在資訊快速流通,空間急速收斂的世界中,戰爭型態也以空戰或飛彈為主流,但仍不能忘記,地理因素還是會持續並深遠影響我們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